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刘禹锡在牡丹这一形象上寄托了什么

2020-08-31 14:38:17 匠子生活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作品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话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此句是出自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无水乙醇的沸点是多少?

无水乙醇的沸点是多少?
无水乙醇的沸点是78.4°C。无水乙醇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是C₂H₆O。无水乙醇为澄清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流动。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能与水和氯仿、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乙醇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医药、涂料、卫生用品、化妆品、油脂等各个方面,占乙醇总耗量的50%左右。

小孩子睡觉总是抱着玩具好吗

小孩子睡觉总是抱着玩具好吗
小孩子睡觉喜欢抱着玩具是比较正常的。尤其是女孩子特别喜欢毛绒玩具之类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爱不释手不肯放下,抱着睡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孩子喜欢抱着玩具,除了依赖心理之外,也有可能是缺少安全感或者想要陪伴。平时父母也可以观察孩子对玩具的依赖程度。

幼儿园就读方式填什么

幼儿园就读方式填什么
幼儿园就读方式为寄宿制、全日制、半日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寄宿制是指每个星期放假的时候,可以让家长把宝宝接回家,平时都在幼儿园里。全日制是指宝宝白天在幼儿园,晚上由家长接回家。半日制即宝宝只在幼儿园呆半天。

如何安慰孩子的心情

如何安慰孩子的心情
安慰孩子心情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让孩子情绪低落的原因,然后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沟通。往往孩子在出现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们一定是遇到了一些难解的问题。

其意盖在谏故人耳的意思

其意盖在谏故人耳的意思
意思是:他(范仲淹)的用意大概在于劝诫老朋友(滕子京)吧。这句话出自于《过庭录》,南宋范公偁(1126—1158)著。《过庭录》主要记述范仲淹(989—1052)等祖辈事迹,有关施政、家训等方面的内容,多切实有据,极度少溢美之词,涉及宋朝大政、变法、官制等记载,亦可作正史研校之用。

平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平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性格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后期的培养也是特别重要的。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肯定,孩子孩子做对的事情要给孩子做出表扬和鼓励,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对了事情是非常开心的事,这样他做什么事都会越来越有自信心。

怎样培养孩子写作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写作兴趣
孩子的写作能力是体现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可以从读课外绘本开始,经常接触课外绘本的孩子,写作能力都比较强,平时有时间可以给孩子多读书,绘声绘色的读书也是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关键。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写作背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写作背景
这句诗的背景为王维送奉朝廷之命前往安西的友人。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

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
曹操发兵徐州攻打陶谦是因为曹操和陶谦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当时军阀征战的时候,因为结盟的不同,陶谦就曾经主动攻打过曹操,而且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曹操也早就有了杀陶谦的心思,直到曹操的父亲曹嵩死在了陶谦的手中,两人之间的矛盾才彻底爆发出来,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攻打徐州,陶谦忧愁而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