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刘禹锡在牡丹这一形象上寄托了什么

2020-08-31 14:38:17 匠子生活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作品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话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蝴蝶怎么画 儿童画

蝴蝶怎么画 儿童画
首先我们画一个圆,这是蝴蝶的头,然后画蝴蝶的身子,画上蝴蝶的翅膀,再画上四个圆给蝴蝶做装饰;接着画上蝴蝶的触角,最后来给蝴蝶上色,这样一只美丽的蝴蝶就完成了!

75x24简便计算

75x24简便计算
75X24=15X5X4X6=5X4X5X6=60X30=1800。题主要考察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两个数与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与不简算时得的结果相同。

孕妇应该吃什么食物

孕妇应该吃什么食物
在怀孕的期间可以吃的食物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可以选择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或者是选择一些坚果,这些都能够对于胎儿的发育呢有着很不错的帮助。

从小邋遢和精致的孩子哪个好

从小邋遢和精致的孩子哪个好
​精致的孩子往往在各个方面都有优势。他们在外表上更具吸引力,而且在心态和生活态度上也更加积极向上。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形象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就具备精致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但是当科学家把青蛙放进了冷水中加热时,青蛙却活生生的在热水中热死了。

游子吟是几年级的课文

游子吟是几年级的课文
《游子吟》是三年级的课文,这首乐府诗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最深挚的爱,更是一首歌颂母亲的赞歌。全诗共六句,作者通过回忆自己远行之前,母亲亲自为自己缝衣的场景,看着母亲日渐苍老的面容,心中十分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下一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下一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没有下一句,全句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它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一种经世济民的精神,也是一种勇猛精进,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暑假应该让孩子学什么好

暑假应该让孩子学什么好
暑假到底应该能够让孩子学些什么?其实主要看孩子的兴趣以及年龄等等,如果孩子比较小,像两岁到3岁左右,可以适当的学一些绘画,因为他们可以对于颜色以及形状产生一定的兴趣,在绘画的时候可以起到一个。启蒙指导的效果,到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激发孩子的潜力。

乡村四月是哪个季节

乡村四月是哪个季节
初夏时节。《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劳燕分飞的劳指的是什么

劳燕分飞的劳指的是什么
“劳”其实指的是一种鸟。一种名叫伯劳鸟的鸟,此鸟性情凶猛,因为它会将猎物的肉挂在荆棘上,所以又被称为屠夫鸟。“劳燕分飞”意思就是伯劳、燕子各自飞走,比喻夫妻、情侣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