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听语误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0-11-04 15:56:38 匠子生活

听语误饭主要讲了陈寔家中来了客人,让元方和季方做饭,但二人因听大人谈话而忘记捞米,做成了粥。陈寔听了二人所复述的话,原谅了二人。听语误饭,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

原文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箪,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文

陈太丘家简贫无仆役,有客人来了,陈老爷子和他们作彻夜畅谈,命大儿子元方二儿子季方去给客人煮饭。小兄弟两个把米放到锅里,就去听大人们谈讲,听到入神,竟忘记了继续捞米蒸饭,将本来要作的干米饭煮成了稀粥。陈老爷子来问,就老老实实地回答,只顾着听大人们谈讲了。陈老爷子于是问他们:“那你们说说,都听到什么了?”两兄弟很快讲所得到的感受全部复述了一回,要点中心全都记得清清楚楚,陈老爷子听了非常满意,就说:“稀粥就稀粥吧,何必非得是蒸饭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王安石世称

王安石世称
王安石世称王荆公。世称就是被后人世世代代所称作的一个称谓,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改革家,1076年宋神宗封王安石为荆国公,这也是王安石王荆公的由来。

清平乐这首词中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清平乐这首词中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春天消逝而表现出的寂寞、迷茫、像失去了亲认似的感觉完全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描写出春天的生动气息和对春天消逝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方程式为:NH3+HCl==NH4Cl,这个反应不需要条件,会看到明显的白烟。氨气,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H3,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氯化铵,简称氯铵,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H4Cl,是指盐酸的铵盐,多为制碱工业的副产品。

宝宝是如何学会同情的

宝宝是如何学会同情的
宝宝的同情心是先和家长学的。作为家长要做一个善解人意并且具有同情心的人,宝宝的一言一行都是和家长学习,因为在刚出生的宝宝,他接触的人只有家庭成员,如果家里面的人都不具备同情心,宝宝也是很难学会有同情心的。

何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犹是什么意思

何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犹是什么意思
犹是仍然的意思,此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夜书所见前两句写的是 后两句是

夜书所见前两句写的是 后两句是
前两句诗写景,借景表达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后两句诗借儿童夜玩,反衬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千里眼顺风耳加引号的作用

千里眼顺风耳加引号的作用
其作用是表示特定的称谓。引号,一般用于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的作用有:1、 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

人工降雨用什么做催化剂

人工降雨用什么做催化剂
人工降雨要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和碘化银。人工降雨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如果云层的温度高于0℃,需要在云中播撒可以使水分凝结在一起的“凝核”和吸湿粒子,一般情况下由飞机向空中抛洒盐粉和尿素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云层温度低于0℃,就需要通过干冰或碘化银等作催化剂,使云中产生大量冰晶来促成降雨。

卒全其城的卒翻译

卒全其城的卒翻译
卒的意思是:终于,卒其全城的意思是: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另外卒还有兵、差役、死亡、完毕的意思。卒其全城出自《宋史·苏轼传》,这里讲的是苏轼调任徐州的故事。原文是: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种植春天运用了什么的手法

种植春天运用了什么的手法
《种植春天》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少女象征春天;国王不愿帮助流浪的少女,得不到春天。农夫帮助了少女,得到了春天。表现出农夫为人善良,品德高尚,待人真诚和善,衬托出国王自视清高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