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b6尺寸和a5哪个尺寸大

2021-03-15 10:09:02 匠子生活

b6大一些,B6是介于A6和A5之间的一个尺寸,比A5的比例更修长一点,纸张尺寸是将纸张的长宽规范成固定的比例尺寸来使用。目前在国际间最常使用的是ISO所制定的标准,并将尺寸冠以编号例如A4、B5等等。

扩展知识:

国际标准的纸张尺寸可分为A、B、C三种系列。此标准的特点是纸张尺寸的长宽比均为√2(约为1.4142)。同系列但不同尺寸的纸张,其几何比例相同,因此可以直接缩放影印而不会造成纸面图案有边缘裁切的问题。

1、A系列

A系列的制定基础首先是求取一张长宽比为√2且面积为1平方米(m²)的纸张。因此这张纸的宽长分别为841毫米和1189毫米(长宽比为√2:1),并且编号为A0。若将A0纸张的长边对切为二,则得到两张A1的纸张,其宽长均为594毫米和841毫米。依此方式继续将A1纸张对切,则可以依序得到A2、A3、A4等等纸张尺寸。在制定标准时,尺寸均以整数为准,因此对切的纸张尺寸若带有小数(小于1毫米)则会舍入计算。

2、B系列

B系列的制定基础首先是求取宽边的长度为1米且面积为√2平方米(m²)的纸张。因此这张纸的宽长分别为1000毫米和1414毫米(长宽比为√2:1),并将其编号为B0。若将B0纸张的长边对切为二,则得到两张B1的纸张,其宽长均为707毫米和1000毫米。依此方式继续将B1纸张对切,则可以依序得到B2、B3、B4等等纸张尺寸。和A系列相比,B系列的纸张面积是同号A系列的√2倍,例如B4纸张面积是A4的√2倍。

3、C系列

C系列的制定基础是将A系列和B系列的尺寸作几何平均而求得的。例如C4的纸张尺寸是A4和B4尺寸的几何平均,且纸张长宽比仍为√2:1。这样一来,C4的尺寸是介于A4和B4之间,A4的纸张可以装入C4大小的信封袋中,而C4的纸张可以装入B4大小的信封袋中。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如何画好看的树叶

如何画好看的树叶
首先画一个圈,再画一个大一点圆圈,然后我们在两个圆圈内加上叶子的脉络,再给叶子上色,这样一个简单的树叶就画完了。

菠萝长在树上还是地上

菠萝长在树上还是地上
很多人认为菠萝和香蕉类似,是长在树上的,其实不然,菠萝是长在地上的,但菠萝长在地上和萝卜埋在土里不一样,而是它的正中央位置会生出一支茎来,顶端长出松球一样的花,等花开后就会变成圆桶状的果实,这就是我们吃的菠萝了。

幼儿园健康教育知识

幼儿园健康教育知识
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最好能根据当天天气来决定穿多少衣服;在春季传染病多发季节,注意家中空气的流通;带孩子外出时注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父母容易影响孩子的坏习惯有哪些

父母容易影响孩子的坏习惯有哪些
父母容易影响孩子的坏习惯还是比较多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很多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一生,比如有些父母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家长认为这样是对孩子的疼爱。

如何让孩子知道玩火是很危险的

如何让孩子知道玩火是很危险的
有很多的小孩子对于玩火并不知道是特别危险的一件事情,其实玩火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作为家长一定要平时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火带来危害的故事,或者是告诉他们火柴打火机,这一类的东西都是有着一定危害性的。

醉吐相茵文言文翻译

醉吐相茵文言文翻译
翻译是:汉宣帝时,有一位丞相叫丙吉。一次丙吉外出巡视,为他赶车的是新来不久的车夫,叫刘二广。此人平时喜欢饮酒,那天竟喝醉了,刚出城,就呕吐不止,几乎不省人事。丙吉见状,让他去车里休息,自己动手赶起了车。回到相府,管家见丞相自己把车赶了回来,又见刘二广竟在车内酣睡,大骂了他一通让他立马卷铺盖走人。

宝宝吃牛排有什么注意事项

宝宝吃牛排有什么注意事项
牛肉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和铁含量都很高,氨基酸也嗯是人体必须的,并且含有很多的抗物质。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帮助,给宝宝吃牛排时,担心宝宝不容易消化,那么给宝宝吃牛排就要注意,必须要做熟,尤其是在外面餐厅里吃牛排,通常都是八分熟的,一定要叮嘱厨师完全做熟,宝宝吃的牛排。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出自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出自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出自出自《礼记.典礼下》,表现了周朝的宗法制度。这句话的意思是:庶子或旁支的子孙不能参与或自行祭祀祖先,要祭祀必须告诉嫡系家主并取得同意。

父母之间的家暴行为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

父母之间的家暴行为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
父母之间的家暴行为对于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各种的缺陷是非常不好的一种方式,比如父母的家暴,对于孩子长久来说就会感到害怕,甚至会造成一种自卑的心理。不敢和家长进行沟通,也不敢接近家长,总是会变得唯唯诺诺的。

落花生是几年级的课文

落花生是几年级的课文
《落花生》是五年级的课本。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课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