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端午节幼儿游戏活动有哪些

2020-08-18 11:37:33 匠子生活

端午节幼儿园可以组织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赛龙舟,小鸡出壳,小心陷阱,毛毛虫,大西瓜小西瓜等。这些都是幼儿经典游戏,可以增强节日氛围,提高孩子趣味性。

1、竞赛游戏:赛龙舟

玩法:幼儿家长五人组龙舟,并排从起点出发,开展龙舟赛。后面的依次抱住前面的腰或者拉住衣服,蹲着向前走。加大难度,人多八人一组,十人一组组成龙舟也行。也可以用一条比较宽的横幅让孩子与家长拉着横幅蹲着走或者站着走。

2、小鸡出壳

玩法:让孩子发令说:“预备——起!”父母和孩子赶快拿起报纸,小心机灵地从蛋中间撕破一个洞,然后将头、肩、躯干和脚从报纸中钻过,再跨出报纸。发出“叽、叽”声,一只小鸡肉孵成了。可以接着再撕再钻,要是将报纸撕破了,就算失误。最后孵出小鸡最多的人为优胜。

3、小心陷阱

玩法:发给每个参赛家庭空奶瓶1个、火柴若干。比赛开始孩子与妈妈一起将火柴巧妙的随意摆放在瓶口上,但不能掉入瓶中,在规定时间内,瓶口上堆放火柴最多的那家为胜。火柴掉进瓶里一根就被淘汰。

4、毛毛虫

玩法:准备小呼拉圈两个,每个家庭派出一个小孩和两个大人,三人排成一列纵队,第一个圈套在前面两人身上,第二个圈套在后两人身上,比比哪组跑完规定路线,为了增加难度,可在路线上设置独木桥、山洞等障碍物。

5、大西瓜、小西瓜

玩法: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立,家长说:"大西瓜",孩子就做"小西瓜"的手势。家长说:"小西瓜",孩子就做"大西瓜"手挚。错者淘汰,最后未被淘汰者为胜。每二次游戏开始后,互换角色进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徐霞客游记翻译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翻译

徐霞客游记翻译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翻译
翻译是: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还被称为“千古奇人”。原文节选: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黄帝是谁

黄帝是谁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一天当中什么时间给宝宝吃零食合适

一天当中什么时间给宝宝吃零食合适
宝宝也是比较喜欢吃零食的,其实在吃零食的时候要掌握好最佳的时间,比如每天上午的10点吃零食的时候最为合适,这个时间段容易导致饥饿的情况,不过在吃流食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像燕麦或者是一些水果都能够当做零食。

默哀一般用于什么场合

默哀一般用于什么场合
默哀一般用于悲伤的场合。默哀需要低头静立,以表示哀悼,是为某件事某个人悼念的一种方式。默哀词义可以理解为为伤心事尽最大的努力克制哭泣而又表示伤痛,或是为了不伤心的事而作的姿态。

一片冰心在玉壶修辞手法

一片冰心在玉壶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王昌龄在送辛渐去洛阳时告诉他:如果在洛阳的亲戚朋友问到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这颗光明的心,就象放在了玉制的壶里的冰块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暇。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批评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批评
批评孩子要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一般都是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孩子不爱吃水果青菜,可以用维生素片替代吗

孩子不爱吃水果青菜,可以用维生素片替代吗
有很多宝宝妈妈就非常的着急,宝宝不爱吃水果和蔬菜,这样没有办法充分的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价值,就想要选择维生素片代替,并不建议长时间使用维生素片代替,还是选择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在烹饪上可以来回的变得花样或者是做一些特殊的蔬菜造型,这样能够让孩子感觉吃的时候非常的有新鲜感。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音乐课程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上班族父母教育孩子几个误区

上班族父母教育孩子几个误区
上班族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实是比较纠结的,因为要忙于工作忙于生计,会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有的时候孩子提出要求,家长就没有经过思考就同意了,到时候又不能兑现承诺,也许家长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在孩子的心里,爸爸妈妈就是说话不算数的家长。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意思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意思
意思是: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这两句诗出自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写于1935年10月。该词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