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皇帝想娶一女子魏征劝言

2022-09-02 12:38:54 匠子生活

皇帝想娶一女子魏征劝言

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敢说话,并且敢于直接指出皇帝错误的人,他叫魏征。魏征小时候生活贫苦,但他非常喜欢读书,了解很多古书的内容,还有很好的方法,有着远大的志向。曾经两次想要投靠唐朝,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个贪恋美色的皇帝。

大臣郑仁基的女儿在当时有文化,并且会弹琴写字,是个才女,她便想着要下诏把她娶回来。底下的大臣们都不敢说什么。当时魏征听到这个女人已经跟陆爽有了婚约,于是站出来马上找到了皇上,阻止了这场册封。奇怪的是,皇帝并没有生气责罚她,原来是因为魏征表达的方式非常委婉,但这意思陛下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思考百姓开心快乐的事情,为他们担心他们发愁的事情。现在您有这么多的嫔妃,也同样应该考虑,百姓怎么还忍心把已经有婚约的人抢夺过来。

说到这里,皇帝马上取消了册封,也可以从这里看出李世民是一位敢于直接面对自己错误并改正的好好皇帝。魏征也敢于在朝廷之上和李世民进行争辩。有一次争的非常激烈,皇帝碍于自己的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忍住了没有发脾气,可见魏征的爱国之心和不怕皇帝责罚的勇敢胆量。

还有一次,李世民淘到了一只好鸟正在手里玩的开心。魏征过来了,唐太宗李世民害怕魏征说自己不理朝政,只顾玩耍,赶快把鸟藏在了袖子里,一直等到魏征说完走远才敢拿出来,这时候袖子里的小鸟已经死掉了,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魏征很受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把他当成一面镜子,时刻在提醒自己不要犯错。在魏征死后,李世民还伤心难过,自己的身边又少了一位明辨是非的好大臣。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吕不韦为什么看到嬴政的迁徙令,就知道自己必须自杀

吕不韦为什么看到嬴政的迁徙令,就知道自己必须自杀
那是因为吕不韦知道秦始皇已经动了杀心,君要杀臣,完全不需要说的很明白,只需要责罚几句,早就已经心知肚明。

马超为何不救关羽

马超为何不救关羽
马超不救关羽的原因是因为当时马超和关羽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而且关羽的知名度非常高,他与刘备、张飞结拜为为桃园三兄弟,所以认为要救关羽也是需要刘备来救,同时关于的性格也经常容易得罪人。

赵匡胤夺取后周江山后,是如何对待后周皇族的?

赵匡胤夺取后周江山后,是如何对待后周皇族的?
赵匡胤在夺取后周江山之后,一直都会善待后周皇族,也是希望能够有效稳定北宋的局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去统一中国。

历代太上皇是如何度过退位后的生活的?谁过的好,谁过的不如意?

历代太上皇是如何度过退位后的生活的?谁过的好,谁过的不如意?
历史上的太上皇在退位之后过的生活并不完全相同,刘邦的老爹过得最好,属于乐享清福型。当然也有一些人过得不容易,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爹。

诸葛亮为何迟迟不把权力交给刘禅

诸葛亮为何迟迟不把权力交给刘禅
诸葛亮没有把权利去交给刘禅,主要是因为刘禅的年龄比较小,能力比较差,而且天下的局势并不是很稳定。

赵氏孤儿后来怎样了

赵氏孤儿后来怎样了
赵氏孤儿说的便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氏一族的赵武,当时的赵氏一族是被晋景公灭族了的,但是赵武被程婴保了下来,赵氏也只剩赵武这一根独苗,所以被人称为赵氏孤儿。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是因为甚至顺治这四个大臣一定会忠于朝廷,也会忠于小皇帝,所以才会选择这四个人。说起来早就已经有利有弊,相信大家也会有一定的兴趣。

明朝最任性的皇帝

明朝最任性的皇帝
说到明朝最任性的的皇帝,可能大家的第一想法是明朝的昏君,因为提到任性,便是与昏君挂钩,那么明朝最任性的皇帝到底是谁呢,到底是不是昏君呢?

清朝最大的牢房(有女犯人最害怕的逍遥自在床)

清朝最大的牢房(有女犯人最害怕的逍遥自在床)
说到清朝最大的牢房,那就是东北地区,也就是在黑龙江的道里监狱了,道里监狱是那时候最大的牢房,这里关押着多个国家的犯人,并且对于不同国家的犯人,待遇居然也不一样。

齐国真正顶级的四大名将

齐国真正顶级的四大名将
首先第一位没有争议,一定是孙膑,孙膑那时候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军事才能专家了,孙膑师从于鬼谷子,之后便一直辅佐齐国,我们所知道的减灶计,通过一路上减少生灶的数量来误让敌人判断齐军的数量,最终诱敌上钩,那时候的齐国之所以能抵抗魏国并获得胜利,就是因为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