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唐文宗征召四次说不吗,萧俛是心怀愧疚还是居功自傲

2024-06-19 18:42:18 匠子生活

萧俛四次拒绝入仕,主要原因是对官场的无奈及痛心,一心为改革却得不到支持。主要四召情况如下,第一召:是萧俛为母亲守丧为由感谢新皇帝信任,但恳以疾辞。第二召:萧俛守孝期满,欲召回重用,萧俛借口病情加重,即同意光荣退休。第三召:希望出任太子少师,萧俛依然坚拒,派弟弟进京替自己。第四召:萧俛的弟弟出任楚州刺史,皇帝令新刺史将“诏书匹帛”转交萧俛,但萧俛已病入膏肓,无法担任。

唐文宗征召四次说不的原因

1、仗义执言

萧俛与皇甫镈和令狐楚是一起考进士的同窗好友,之后皇甫和令狐仕途高升而萧俛只是一名小谏官,直到有一次为名相李吉甫仗义执言时才备受关注。裴均觊觎宰相高位,那时恰逢科考有个考生在试卷中讥刺时政,忤犯权幸等现状,惹得唐宪宗甚是不满。而裴均趁机大肆制造李吉甫与考生是故意捏造黑白,萧俛不顾自身安危,与几名谏官为李吉甫辩白,终于消除唐宪宗怒气。

萧俛从此一辩成名,自此被同窗好友推荐,加上唐宪宗很欣赏萧俛的魄力和才华,给与御史中丞职位,之后表现出色不断升职,在唐穆宗即位后,萧俛已成为宰相 。

2、持法守正

国家内忧外患,而唐穆宗和部分大成却不恤政事,喜游宴。谏议大夫郑覃忧心如焚,便与谏官上疏劝谏唐穆宗不要荒废基业,唐穆宗却震怒,萧俛知道唐穆宗恐要动杀心,变理直气壮为郑覃辩解,回答谏官也,唐穆宗立马自嘲道:“朕有过失,只有谏官敢于劝谏,乃忠臣。

萧俛在宰相职位矜矜业业,任命官员选拔标准近乎严苛,对奸邪之辈嫉恶如仇,时常深受舆论称赞。朝臣王播对空缺的相位贪恋已久,以重金拉拢重臣,另一宰相段文昌拿人手短,为王播求情。而萧俛不但拒收贿赂,还向唐穆宗当面揭发王播的买官的罪行。一时间舆论大哗,唐穆宗又不处理,萧俛不愿与王播共事,故接连三次上章求罢相任。事后唐穆宗为平息众怒,将萧俛升任为宰相之首左仆射,进封徐国公。萧俛自知辅助朝政时间过短,提拔太快于己于国均不利,三上章恳辞仆射,唐穆宗只好令其担任吏部尚书。萧俛嫌吏部非摄生之道,借口身体疾病为由改换闲散官职,远离政治中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三国史上七位“太尉”

三国史上七位“太尉”
第一位便是贾诩,可以说贾诩是曹魏的第一位太尉了,那时候曹丕将贾诩任命为太尉,后来派遣他去攻打东吴,但是并没有取得一个较好的成果,之后便是终老了。第二位是司马懿,司马懿被升职为太尉,可以说很大一部分的功劳是诸葛亮北伐的,虽然他没有取得很大的胜利,但是作为防守方来说,防守成功就是胜利了。

宋皇后为何支持赵光义继位 她不应该支持自己的儿子吗

宋皇后为何支持赵光义继位 她不应该支持自己的儿子吗
宋皇后确实打算支持自己的儿子,并不是心甘情愿支持赵光义继位,但是也同样是无可奈何,是因为局势所迫,而且抗争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还不如送一个顺水人情,换来以后的安稳生活。

明明关羽比刘备年长为何刘备成了大哥

明明关羽比刘备年长为何刘备成了大哥
关于之所以会认比自己小的刘备为大哥有很多原因,其一是因为三国是官宦弄权,在这个时期热血人士都想要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关羽和张飞就留下来与刘备大干一场,而刘备的巧嘴也让关羽和张飞十分佩服,所以甘愿认作大哥。

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

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
火药作用在军事上是从北宋初年开始,在那个时候宋都汴京没有专门去制造器械的地方,火药作坊就是专门生产火药的。

明朝在要灭亡之前 崇祯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女儿

明朝在要灭亡之前 崇祯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女儿
崇祯之所以要杀掉自己的女儿,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不会被伤害,以免被侮辱,因为如果没有注意起来,必然就会遭到无数禽兽的糟蹋。

李卫大字不识几个,怎么成为封疆大吏

李卫大字不识几个,怎么成为封疆大吏
李卫可以说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奇才,在当时他几乎并未读过书,纯粹的一个文盲。后来因此家里有钱买了个小官职,但是他又是怎样做到政绩突出,成为封疆大吏的呢。

宇文泰生前为什么不将权力交给儿子?他为何传位给侄子?

宇文泰生前为什么不将权力交给儿子?他为何传位给侄子?
是因为当时的儿子都比较小,根本就没有谁能够承担重任,所以最终就把位置传给自己的侄子。

古代官员多久洗一次头发

古代官员多久洗一次头发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步和领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存资料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们对自身开始追求完美,注重自身修养和形象,比如说内在修养、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一些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主角多是一些年轻人长的扮演,他们衣着靓丽,但是真正历史上并非是这样的。

李靖是谁

李靖是谁
李靖,字药师,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还是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的外甥。效力于唐朝后,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一穷二白的刘备凭什么能得到陶谦的重视呢

一穷二白的刘备凭什么能得到陶谦的重视呢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割据混战,形势动荡。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但事实上,他在挣扎求存之前,只是一个默默耕种、编织草鞋的平民。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与陶谦的相遇,陶谦竟然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