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万贞儿是如何成为贵妃的?为何朱见深如此宠爱她?

2022-09-17 09:39:42 匠子生活

深度解读明宪宗朱见深独宠万贵妃的五大原因

万贞儿成为贵妃确实不容易,因为这原本只是一个奴婢,而且年龄非常的大。朱见深如此的宠爱她可能是因为有着强烈的恋母情结。

朱见浚在年仅两岁的时候,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比她大了整整19岁的万贞儿,就成为了她的奴婢。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罢免太子职位,所以就只能够住到后宫。

虽然说太子之位最终还是失而复得,但是因为每一天都处于惶恐之中,所以也有了口吃的毛病,就是因为这一段经历也让她非常的懦弱,非常的内向。在这一段人生最难最黑暗的时刻,全部都是这个女子守护在自己的身边。古代的主子和奴婢之间会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万贞儿在这个男子的心中就有了多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姐姐,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情人,所以一辈子都非常的宠幸她。

因为当初在最困难的时候,是这个女子和自己相依为命,更是给自己带来了温暖,一直呵护着自己,就是因为在幼年时期的经历,因此在无形之中也会有一种恋母情结。

万贞儿一开始在照顾太子的时候,自己就已经21岁,而这个小太子才只有两岁,所以也会埋怨孙太后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但是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才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潜力股。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就如同母亲一般,关怀备至,把自己非常孤独的宫女生活全部都放入到这一位太子的身上,化作慈母一般。

因为从小到大都照顾太子,所以对于性格脾气了如指掌,也同样知道为人原则,甚至还有一些微小的弱点,也同样非常的清楚,所以就自然可以轻松的玩弄她,然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再加上自己进入到后宫多年,早就已经知道官场的规则,想掌控一个比自己小了19岁的太子,这简直是易如反掌,最终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也让明宪宗对她有了一种无法割舍的爱。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董卓权势滔天,曹操为何敢去刺杀董卓呢?

董卓权势滔天,曹操为何敢去刺杀董卓呢?
董卓权势滔天,曹操之所以想要刺杀,是因为想要冒险,希望能够满足自己的野心。当时的董卓手握大权,没有多少人有胆量去刺杀。不过曹操在选择刺杀之前,也同样做出很多不寻常的举动。之所以会行为不寻常人,是因为已经告诉了官员。

嬴师隰的一生

嬴师隰的一生
人生如戏,剧情常常会反转!秦献公嬴师隰,他的一生就是从落魄公子再度反转成君王的完美剧本!

都知道北伐不可取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北伐

都知道北伐不可取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北伐
诸葛亮多次选择北伐,这也是希望能够兴复汉室,因为这也是蜀国的根本,也同样是凝聚人心的一个政治口号,凭借着这一个目标就能够在益州拥有了执政的理由。在进入到蜀国之后,诸葛亮也会敏锐的意识到如果丧失这一个追求,蜀国的国力必然也会逐渐的下降。

和珅如何不费吹灰之力贪污2亿两白银(靠自己能力以及贪污受贿)

和珅如何不费吹灰之力贪污2亿两白银(靠自己能力以及贪污受贿)
和坤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贪官,并且,和坤的贪是全朝上下人尽皆知的,后来嘉庆皇帝继位,直接对和坤进行了抄家,查封的白银居然达到了2亿两,是那时候清朝国库的一半。那么,和坤又是怎么能众目睽睽之下,接这样轻而易举地贪到了2亿两的白银呢。

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

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
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是不存在的。说到秦始皇大家都很了解,作为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他为秦朝的历史做下了巨大的功劳,只可惜后人不作为,所以让秦朝只有15年的历史就被刘邦夺取,但是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事迹多种多样,令人感兴趣。

父子俩统统殉国捐躯

父子俩统统殉国捐躯
庞孝泰是唐朝人,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战争,立过很多的战功,是百姓心中的大英雄。庞孝泰从小开始习武,并且有着雄心壮志,立志要干大事。他不断参加各种战争,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百姓心中很有威望。在庞孝泰20岁的时候被封为刺史,管理南州。当时好多名门贵族归顺了唐朝。

从农民变成皇帝,刘秀是怎么做到的?

从农民变成皇帝,刘秀是怎么做到的?
刘秀从农民到帝王仅仅只是用了三年的时间,这和个人的实力会有一定的关系,这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但是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就登上了皇位,在这过程中也会拥有着各种不一样的排场。

一脸福相指的是什么

一脸福相指的是什么
面相有很多种,不同的人面相不同,而被人称为一脸福相的面相特点基本指的是嘴唇厚、天庭饱满、耳朵大、耳垂肉、下巴丰满、鼻子整齐。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黄巾事起,天下大乱,刘备想要匡扶汉室,当时他有两个善战的兄弟,还必须有一个聪明过人的谋士。偶然间听徐庶说蜀中有一位才智超群的隐士,名叫诸葛亮,字孔明。于是三次前去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看到刘备的诚心这才答应了。

耶律楚材号称蒙古第一丞相

耶律楚材号称蒙古第一丞相
耶律楚材的先祖是辽国人,之后到耶律楚材父亲那,投降了金朝。所以耶律楚材也算是经历过灭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