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魏征尸骨未寒,为何唐太宗会翻脸呢?

2022-10-18 11:55:21 匠子生活

李世民与魏征为什么会反目呢?

这自然就需要从魏征的谏言说起。魏征为什么会闻名全天下,是因为一直敢于进谏,这并不是普通的进谏,而是当着文武百官让李世民下不了台面甚至连口水都喷到皇帝的脸上。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并不是想要找死,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为了李世民的未来,关键是言之有理,所以李世民还是会高看一眼。

但是在魏征死后,有一份小报告直接就推翻了李世民的看法。在这一份小报告中表示魏征生前每一次都会把进谏书拿出来,然后先给一个人看。

褚遂良其实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主要做的也就是记录李世民生活的活,也就意味着一言一行全部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就会成为历史。谏言书同样也会被记录到历史中,说一句不好听的,这些全部都是骂李世民的,全部都是说李世民会有哪一些缺点,没有一句是夸奖李世民的。李世民也会非常生气在朝堂让自己下不来台,还把我的缺点全部都给别人,看给别人看也就算了,居然还让记录我生活的人看,生怕后人不知道你是多么的正直,你是你有多么的混蛋。

魏征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会有沽名钓誉的嫌疑,你给皇帝去挑毛病这显然是没有错的,但是真的不应该给文官看,这不是做了好事就要把所有的一切写在日记里面,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伟大吗?李世民脾气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并不是一个傻子,这一个小报告,一来自然对于魏征的评价也会拥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能够看出确实夹杂着私心,而这个私心也让李世民看清一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为什么古代允许百姓有刀,却不允许私藏铠甲?

为什么古代允许百姓有刀,却不允许私藏铠甲?
老百姓手中有武器就可以有效达到防身的作用,但是却不可以私藏铠甲,因为私藏铠甲则意味着准备抵抗正规军官府,根本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

刘德在朱元璋称帝后是何下场?

刘德在朱元璋称帝后是何下场?
最终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因为朱元璋对他没有做出任何的处罚,甚至还给了相应的补偿。当时在被压迫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办法,只能够选择做和尚,更是长达了将近8年的佛门生活,也看见了世家的冷暖,有效尝遍世态炎凉。

王安石跟司马光本是挚友

王安石跟司马光本是挚友
王安石跟司马光都是宋朝时期的大臣,很多人觉得那时候的王安石跟司马光是有很大的矛盾分歧的,也觉得这俩人一定是死对头,但是,其实王安石和司马光只是朝堂之上的对头,私底下的关系就等同于挚友。

合纵连横是谁的计策

合纵连横是谁的计策
合纵连横,是由公孙衍、苏秦、张仪几人提出。合纵连横,也叫做纵横。当时是由公孙衍首先提出,再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之间最后合力完成了抗秦,是战国时期一些纵横家宣扬并且推行的外交以及军事政策。

慈禧一辈子都没摘下耳环

慈禧一辈子都没摘下耳环
慈禧在掌权期间,不管是吃的、住的,还是用的,都是最好的,用不完的钱,并且还有很多奇异重宝。但是那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慈禧耳朵上有一个耳环,一直都没有更换过,一直到她死,这个耳环都一直戴在她的耳朵上。

千钧一发的故事

千钧一发的故事
千钧一发这个词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与孟尚书书》,现常被用来形容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在唐宪宗晚年时,韩愈因劝阻皇帝将佛骨迎回朝中,被唐宪宗贬到潮州。韩愈来到潮州后,朋友很少,有幸结识了一个很谈得来的和尚。

中国历史上三支真正的精锐骑兵(三国,唐朝,蒙古)

中国历史上三支真正的精锐骑兵(三国,唐朝,蒙古)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战争一直都是频发的,而骑兵作为一支杀伤力很高的军队,在每个朝代都是有的,在这里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大家公认的伤害力最高的三支骑兵,其中一支来自三国,一支来自唐朝,一支来自蒙古。

为何古代很少有强奸案

为何古代很少有强奸案
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不断转变,女性的身份地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而我们国家的法律也在慢慢健全,对女性的人身权利有一定的保障。

黄巢兵败数名姬妾被俘走

黄巢兵败数名姬妾被俘走
黄巢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文人起义夺取政权的了。那时候的黄巢从小便是天赋异禀,很有文采,长大以后,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是无所不知,但是却是在科举考试中接连落榜,一怒之下,他背叛唐朝,投靠了当时的起义军王仙芝。

康熙点名要让大臣陪葬

康熙点名要让大臣陪葬
这位大臣便是隆科多。那时候的九子夺嫡,虽然四皇子并没有占据上风,但是之后依然得到了康熙的疼爱,并且之后也是顺利继承了皇位,虽然我国历史上就一直有皇帝死后大臣殉葬的传统,但是为什么康熙只是点名让隆科多一人殉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