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刘备最器重的养子为何对困境中的关羽见死不救

2022-12-31 19:51:52 匠子生活

关羽被困麦城,侄儿刘封为何见死不救?

首先两人之间关系不和,另外两人都没有调动兵力的权利,再者当时关于本身处于一种优势的状态。在此时两个人之间会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谁都希望能够有效控制好自身,但是却不想为对方付出一些什么。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决定选择拒绝帮忙,可没有想到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一、刘封与关羽不和

当初刘备想要将他收为养子,诸葛亮,还有关羽一直极力反对。刘封一直跟随着关羽等人出征照理说如此文武双全、勇猛的人,是不可多得的。但关羽始终都认为这根本是别人家的孩子,完全瞧不起。对他说话办事也极其的不客气,这导致两个人马上结下了梁子。

二、关羽和刘封都没有调动兵力的权利

关羽地位超然,权力相对比较大,对于军队可以直接进行调动。想要调动上拥的兵马,也同样需要得到刘备的同意,如果是原来的还好,只需要去调动一下即可,但是现在刘备已经有了自己亲生儿子。刘封本身已经非常的敏感,根本不可以选择私自调兵到那个时候很有可能会让自己受到影响。

三、关羽处于一种优势的状态

关羽那个时候本身会有着较大的优势,已经围困住襄阳还有樊城,希望能够有效集中更多的兵力,希望一口气能够吞掉两个城市。此时的关羽没有遇到危险,不会特别的在意。当时关羽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求助对方,即便是在关羽兵败时能够收到求救消息,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两人一直以来都在不停的明争暗斗,谁都希望能够有效拿到最高的统治权,不想最后会变成这个样子。此时无论是谁离开那么统治权必然会掉落到另外一个人手中。如果自己选择离开,这意味着孟达肯定能够控制整个城市,根本不可能会选择这么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吴下阿蒙的故事是什么

吴下阿蒙的故事是什么
吴下阿蒙一词出自《资治通鉴》的第六十六卷《孙权劝学》,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演变出成语吴下阿蒙,该词语主要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吕不韦扶起嬴政,为何又因为嬴政的一封信自尽

吕不韦扶起嬴政,为何又因为嬴政的一封信自尽
秦朝时期的吕不韦是商人出身,所以一直明白高回报就有高风险,投资秦国政治就是高风险。事实证明他对了,吕不韦在扶持嬴政之父赢子楚上位后,成为了秦国的丞相。赢子楚死后,少年嬴政登基也是尊吕不韦为“仲父”。两朝为相,为秦朝的持续繁荣,发展壮大做出不少贡献。

秦孝公与商鞅两位巨人的精彩面试

秦孝公与商鞅两位巨人的精彩面试
大家都知道,秦国那时候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与商鞅变法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说到商鞅的任用,那又是与秦孝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据说当时秦孝公是三次面试商鞅,前两次对于商鞅的政策都不满意,第三次才满意的。

中国最节俭的开国皇帝(死后只用纸包)

中国最节俭的开国皇帝(死后只用纸包)
这个皇帝就是郭威了,也就是后周的开国皇帝。因为郭威自小就是在民间长大,并且之后也是经历了很多才成了皇帝,建立了后周政权,所以对于郭威而言,民间的苦难他都是很清楚的。

汉朝公主赴波斯和亲,途中意外怀孕就地生子建国,孩子是和谁生的

汉朝公主赴波斯和亲,途中意外怀孕就地生子建国,孩子是和谁生的
汉朝公主来到波斯和亲时,途中因为意外怀孕,所以就马上选择生子建国,而这一个孩子到底是谁的公主,身边的奴婢就说这是太阳神的孩子。

刘备取得益州后,为何不把荆州还给孙权呢?

刘备取得益州后,为何不把荆州还给孙权呢?
刘备之所以不愿意还荆州,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实力逐渐的扩大,必然就想要占为己有,也同样希望能够以地换地,得到更多的地盘。

李渊是从哪里起兵的

李渊是从哪里起兵的
唐高祖李渊,原本是隋炀帝时期的太原留守。公元615年,李渊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不到五个月就顺利拿下长安。故而称这个历史事件为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或者晋阳起兵。

为何诸葛亮说火烧藤甲兵必损阳寿(过于残忍)

为何诸葛亮说火烧藤甲兵必损阳寿(过于残忍)
火烧藤甲军其实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所采取的策略,那时候的刘备已死,孟获是南方的一个小部落,觉得在刘备死后自己就可以在蜀汉争得一席之地,所以就开始叛乱,最终被诸葛亮平叛。

在古代什么情况下,皇帝才会御驾亲征呢?

在古代什么情况下,皇帝才会御驾亲征呢?
想要鼓舞士气的时候,就会御驾亲征,没有适合领兵打仗之人,会选择御驾亲征,想要迎救所爱之人也可能会御驾亲征。

马超归降刘备后

马超归降刘备后
马超是西凉的官宦世家,原先马超是投靠的张鲁,但是因为张鲁嫉妒马超的才能,所以想要加害马超,后来马超才是写信给了刘备,说愿意归顺刘备,而刘备对于马超的到来也是欣喜万分,马超也是成为了蜀汉五虎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