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吕雉为什么非要如此对待戚夫人

2023-02-20 12:40:28 匠子生活

刘邦过于宠爱戚夫人、还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刘邦在去世之后,戚夫人依然不知收敛。在吕皇后的心中早已埋下仇恨的种子,在这一个阶段,自然也不可能会放过对方,因此就选择展开复仇计划,将对方做成人彘。在看完整个故事后会发现这完全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刘邦过于宠爱戚夫人

刘邦和吕皇后虽然是夫妻,但刘邦是一个极其好色,极其不负责任,根本就没有把吕皇后放在心上。看到眼前如此年轻貌美而且很会跳舞的戚夫人,自然就会特别的沉迷,因此就给了许多的宠爱,更是冷落了自己的皇后。一个没有任何宠爱的皇后,根本就不具备话语权,所以在后宫的地位真的是如履薄冰,这也让吕皇后有了一些嫉妒之心。

戚夫人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刘邦非常喜欢戚夫人,更加喜欢两人之间的儿子,相反根本不喜欢吕皇后的儿子。几次都想要提出更换掉太子之位,让刘如意成为太子,但全部都被当时的大臣阻拦。吕皇后就想过找张良,然后去找人去辅佐自己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才彻底死心,没有提过重新更换太子。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事件发生之后,必然已经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旦有机会必然就不可能会轻易的放过。

戚夫人不知道收敛

刘邦担心自己死后刘如意很有可能会被人杀害,因此马上就派出了心腹大臣,当时戚夫人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机会成为太后,但是完全可以来到儿子的封地,照样也可以成为王太后。因此就算在刘邦死后也没有选择收敛自己,照样还是如此的嚣张,和以前的脾气完全一样。然后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的吕皇后早就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更是掌握了后宫大权,马上就为了报仇,直接就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是因为李泰对于皇位有一种谋夺之心。唐太宗在废掉对方的时候,也曾经多次的告诉大臣,虽然自己还是非常喜欢儿子,但是他还是应该废掉,这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有了一种想要谋夺的心。

赵云决战吕布两个谁赢,吕布为什么输

赵云决战吕布两个谁赢,吕布为什么输
在三国演义各路英雄豪杰中,各大英雄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赵云和吕布在决战时,如果不是吕布的手下及时出手相助,吕布可能就被赵云一枪刺杀。吕布虽然在近战能力下强于赵云,但是在远程加上智慧的双重策略下,赵云足智多谋,利用智慧战胜吕布。

赵云在军队中地位如何?刘备为何如此信任他?

赵云在军队中地位如何?刘备为何如此信任他?
赵云在军队的地位并不怎么样,可以说刘备,虽然很信任他,但是却并没有重用他,这可能是想要把赵云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是一个侧面信任的做法。

韩信坐拥30万大军,为啥不反刘邦(眼线很多)

韩信坐拥30万大军,为啥不反刘邦(眼线很多)
在韩信入住齐国的时候,那时候的韩信已经是拥有了30万的大军和70多座城池,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要反刘备,至少一直没有这样的表现,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韩信懦弱不敢吗。

杨浩是谁

杨浩是谁
杨浩,是隋朝的皇帝,也是隋文帝杨坚之孙。早年,杨浩因为母亲王妃崔氏毒杀父亲秦孝王杨俊,被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即位后,杨浩才继承秦王的爵位,还授予河阳都尉的职位。

清朝宫女多少岁才能出宫 出宫之后又是怎么安置的

清朝宫女多少岁才能出宫 出宫之后又是怎么安置的
在清朝的时候,一般在30岁左右就可以出宫。在进入到雍正时期,年龄也会降低,在25岁左右就可以外出,但是至于如何安置,也只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

史上最有气节的朝代

史上最有气节的朝代
说到最有气节的朝代,表示不得不提到明朝了,据统计,明朝在统治期间,从来没有派出过一位公主去边境各国和亲来保障国家安宁,即便是打仗打输了,也从来没有给边境国家有过赔偿或者是进贡,而更能说明明朝有气节的,还得是朱棣的天子守国门以及崇祯皇帝的君王死社稷了。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语言,为何日文却源于古代中国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语言,为何日文却源于古代中国
会有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中国和日本本身就是邻居国家,从古代开始就只是隔着一条海,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全部都会拥有着相互的影响。更何况中国在进入到唐朝时期,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能够远远的超过于中国也同样会有很多的遣唐使者来到中国想要学习唐朝的经济,唐朝的文化,还有唐朝的政治。

中国历史上最威武的战将(白起,项羽,韩信)

中国历史上最威武的战将(白起,项羽,韩信)
因为我国的历史中一直都是战争不断的,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战将,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有代表性的战将,但是要说到最为威武勇猛的,在这里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三个。

将心比心的故事

将心比心的故事
在唐朝,有一个被贬的宰相叫陆贽到忠州做别驾,而新上任的宰相将之前被他贬去做长使的李吉甫调来做他的上司。李吉甫上任后,对陆贽很好,陆贽就帮助李吉甫一起将治理忠州治理得很好,后来,这个故事就渐渐变成了将心比心,形容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