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载,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3-04-12 20:16:57 匠子生活

世界著名文豪雨果曾说过:“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正如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一般,历史的车轮滚滚,留下无数前尘往事、断壁残迹,它们或被岁月洗礼、或被尘埃掩埋,但无一例外都是被时间淬炼过的见证。

回首历史,尽管史册浩如烟海,但我国历史却仍旧有着将近1500年的“空窗期”,在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录,那么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上古时期的留白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尽管有源远流长的重史传统和记史制度,但真正的信史时代是从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因国人暴动被驱逐出镐京、周王室步入“共和行政”时期开始的。

所谓信史时代,也就是有明确的文字和出土文物以佐证社会真实状况的时代。

而在此之前,那些没有第一史料佐证、只能靠后人的只言片句拼凑出来的王朝和事件统统都被认为是传疑时代的事情。而这个1500年的历史空白期,也就是发生在信史时代开始之前的,这段年限中包括了夏商周三朝各自存在的时间。

近代,随着甲骨文的不断发掘出土,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重见天日。

自1899年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首次发现至今,我国考古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能够被解释的文字超过了200个。这一考古学的重大突破,也向我们依稀展示着殷商文明与西周早期存在的证据。

殷商西周如是,那么时代早于二者的夏朝呢?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旭升先生便曾率队前往豫西附近探寻“夏墟”,而在这次勘探中,他取得的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便是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种种青铜器、绿松石器和宫殿遗址等都为夏文明的发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突破口。

尽管如此,在已发现的文物与遗迹中并未有明确的文字材料可以佐证这就是夏朝时期的宫殿与器物。

因此关于二里头遗址的判定方面,考古学家们至今还未有统一的口径,因此也就不能证实夏朝的存在,它仍然还是一片模糊的、带有演绎色彩的传说。

二、夏朝遗痕:历史还是传说?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夏朝的信息基本都来自于《战国策》和《史记》这两部作品,从中我们可以大致得知夏朝的发展总共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阶段,因治水有功而被舜推举为部族首领的大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天子。这是我们常见的说法,它的主要出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史书和《史记》里关于大舜让贤的颂扬。

但在晋史中,对这段事迹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说辞,其记载道:舜继承首领地位以后流放了尧及其儿子,而当大禹成为舜的接班人之后同样故技重施,将舜放逐至死。

也许是唯恐自己日后会遭受一样的下场,大禹这才未按照惯例选择贤才继任,而是暗中利用自己掌管天下的权力来为自己的儿子启扫清障碍。

并最终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让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试图将王位牢牢掌控在自己的子孙后代手中。晋史的记录颠覆了我们印象中尧舜禹“让贤”的美名,却在某种意义上更加贴合真实的人性。

究竟哪种是真、哪种是假,美化修饰的成分有多少,早已不得而知,在更有说服力的文献出土前,也许这将永远是一个未解之谜。启去世以后,王位顺理成章又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太康。只可惜太康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只是贪图王位的荣华和权力,整日纵情声色。

使得夏朝的政局变得松动混乱,面临严重的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有穷氏的首领后羿看准时机,击溃了夏朝王室,自己占据了王位,让夏朝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没错,这个后羿就是我们在神话故事中读过的《后羿射日》的原型,相传历史上的后羿本人射箭技术精湛,武艺高强,射日的故事也许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演化出来的。

后羿是当首领的好人选,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天子,首先他识人不清,拜寒浞为相,其次是不懂得理政之道,终日沉溺于骑射之中,最后也是落得一个被奸臣寒浞所杀的下场。不过夏朝也并未就此土崩瓦解,相的儿子少康年少英武,有勇有谋,眼看着时局动乱,他坚持向百姓们歌颂大禹的功绩和夏朝的正统,一呼百应。


很快召集起了一支精良的队伍,成功击败寒浞和朝中其余乱臣,夺回夏朝政权。他的统治被称作是“少康中兴”,也是夏朝历史的第三个有所记录的阶段。

“盛极必衰”是一个亘古难改的历史规律,还处于“家天下”制度童年期的夏朝也不例外。夏朝的终结者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他昏庸无能,夜夜笙歌,不但逼迫忠臣弃他而去,甚至还愈发变本加厉地荒淫无度。他命令工匠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水池,称之为“夜宫”,整日跟一群男女泡在池子里肆意享乐,不问苍生。

商汤等到时机成熟时,伺机出兵一举灭掉夏朝,伴随着商朝的正式建立,夏也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三、史海捞针:为什么没有留下痕迹?

随之而来的商朝也未能留下更多史料内容,在有限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商朝也经历了从“武丁盛世”走向商纣亡国的由盛转衰的历程。

再加上西周存在的大约四百年历史,这1500年的“空窗期”才终于算是走到了尽头。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段时间是一片空白而没有留下更多的痕迹呢?其实也很好理解。

首先,夏商周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相对低下,医疗水平几乎等同于零。

氏族部落依旧存在,为了争夺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部落与部落之间难免会发生战争,导致整个社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动荡。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有吃的生活下去是老百姓们最关心的,这几个王朝的覆灭也大多来源于统治者的昏庸。

当新的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考虑的首要问题也是如何守住资源、抵御外侮,根本无暇顾及记录历史、保存遗迹,遑论从历史中进行总结反思了。

其次,我们都知道,交流传播的主要载体有文字和语言两种,而在文明初期,口头语言的诞生是早于文字的。

更何况文字的传播需要记录在纸张、木头或者器物上面,对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的上古时代人民来说,成本是在是太高。

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可考的文字,但其记录的基本都是祭祀占卜等国家大事,可见能够使用文字这种方式来做记录的也只是极少数人和极少数事情。

在民间,口耳相传仍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但这种传播方式会造成信息本身的扭曲、缩水,甚至失传。久而久之,后世的人也就很难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情,也就导致如今关于夏商的历史传闻都含有神话化的成分。同时,也有人怀疑在上古的动荡战乱乃至是秦始皇的焚书,使得原本记录夏商的遗迹和古籍被毁,总之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尽管关于这段空白期的历史我们目前仍然难以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我们的文明能够绵延至今,拥有如此丰厚的积淀,离不开在文明初期那些兵荒马乱中的蜗行摸索。这“空白”的1500年也许被掩埋在了时空的尘埃中,我们看不清先人们在这段岁月中行进的历程,但我们文明火种的常燃不息与进步,已是对他们最好的慰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古代皇帝御驾亲征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会亲自去打仗吗

古代皇帝御驾亲征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会亲自去打仗吗
御驾亲征并不是皇帝,需要自己走上战场去杀敌,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躲在安全距离之外,然后看着敌兵还有士兵去厮杀,所以这只不过是体现一个征服。

李晔是谁

李晔是谁
李晔,即唐昭宗,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病危后,任命李晔为皇太弟,监军国事。李晔即位后,建立禁军,与藩镇割据做斗争。但是唐昭宗接连失败,被沦为诸侯们随意侮辱的对象。

史上最惨皇帝妻儿遭分食

史上最惨皇帝妻儿遭分食
历史上皇帝确实有好多死于非命,不是被刺杀就是被毒害,好一点的就是病死。按理说,皇帝被害已经是很惨了,但是这里要说的这个皇帝更惨,他的一家人都被人煮了吃掉,并且还是被活煮。那么,这究竟是哪个可怜的皇帝?

申时行的生平

申时行的生平
申时行是状元出身,在学识上可以说超越一般人,做到内阁首辅,最后申时行在立皇储这件事儿上,栽了跟头,被皇帝罢官。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功绩谁更高呢?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功绩谁更高呢?
其实在赤壁之战中,并不是诸葛亮的功劳最大,而是周瑜,诸葛亮的作用早就已经被过分的夸张,其实当时周瑜就是主要的核心,诸葛亮只是负责去游说。

宋徽宗在金国时生活质量怎么样?

宋徽宗在金国时生活质量怎么样?
徽宗在金国的生活质量还是比较不错的,最起码衣食无忧可以继续享受着他人的照顾,任何一件事情就不需要人照顾,闲得无聊的时候还可以看书写诗。

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

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
秦始皇地宫养百万巨蟒是不存在的。说到秦始皇大家都很了解,作为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他为秦朝的历史做下了巨大的功劳,只可惜后人不作为,所以让秦朝只有15年的历史就被刘邦夺取,但是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事迹多种多样,令人感兴趣。

孙策的一生是怎样的

孙策的一生是怎样的
孙策字伯符,是孙坚的长子、东吴大帝孙权的长兄。孙策在十几岁时就在寿春结交名士,名声渐渐传播开来。后来,舒县的周瑜慕名而来,两人一见如故。他的一生骁勇善战,为东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堪称小霸王。

因皇后偷情出轨而被气死的明君

因皇后偷情出轨而被气死的明君
这其实就是孝文帝。 冯润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在家生病时就有一个好朋友,一直为自己驱赶寂寞,慢慢的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早就已经公开,但是孝文帝根本就不知道。

唐朝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唐朝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唐朝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于后世首先就会造成名门望族婚姻的影响,名门望族家学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此也会比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