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八旗子弟真的都是清宫戏里的贵族生活吗?

2023-05-07 12:28:02 匠子生活

在清宫戏里,大家经常看到八旗子弟在京城遛鸟、打茶围、蓄画眉、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八旗子弟真的都是像神仙这样的生活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家都被清宫戏误导了。

八旗是满清努尔哈赤建立,皇太极完善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八旗军旗

八旗军队在清朝刚组建时确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国家世代供养,以备冲锋,并规定旗人不准从事生产和经营工商业。这种制度在清初期确实有利于满清统治中原,稳定国家,起到过积极作用。可到了清后期,尤其是光绪年间,八旗军有定额,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清朝丰衣足食,人口一年比一年增多,各种社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你想啊,一个家庭最少兄弟两个,两兄弟又各繁衍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再各繁衍两个孙子,如此下去,人口成几何倍数递增(清朝可没有计划生育,古代人寿命短,奉行多子多福),而军有定额,饷有定数,“粥少僧多”,既不能无限增兵、増饷,又不能放宽旗人参加社会劳动生产的限制,如种地、经商、手工业等,于是普通八旗士兵、普通八旗家庭连吃喝拉啥都成问题了,更别提遛鸟、听戏等享受了。

八旗贵族遛鸟

清朝末期,社会腐败,贿赂公行,八旗官兵克扣兵丁钱粮,旗人生计雪上加霜。有的旗人为了维持遛鸟、斗鸡的奢靡生活,工资不够,又不能开源,也不会干其他活计,更不屑于干农活,怕被其他旗人耻笑,典型的社会寄生虫,久而久之,便以偷盗为生,给社会造成了混乱。

普通八旗子弟沦为乞丐

光绪二十四年(1898)维新变法时,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建议取消旗人特权,“听其所好,择业而从”。这种政策表面看似剥夺了旗人的特权,生活质量下降了,实则为长远打算,那时清朝风雨飘摇,万一哪天清政府倒台,旗人没有个一技之长,该怎么生活啊。

电视剧里演的清宫戏所展示的只是八旗军官贵族的特权生活,有的普通旗人由于种种限制,还不一定比汉族农民活的好。所以,清宫戏只是娱乐,千万别等同于历史。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秦始皇的后人下场如何

秦始皇的后人下场如何
在我们国家封建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可以说是千古帝王,如果不是他,我们看到的国家可能是另一个模样,是他创建了我国封建历史第一个王朝,也为我们的国家和版图、政权奠定了基础。

嘲笑诸葛亮的夫人丑

嘲笑诸葛亮的夫人丑
诸葛亮的夫人,也就是黄月英,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是说黄月英长相丑陋,并且有一次在宴会之后周瑜更是公开做对联嘲笑诸葛亮的夫人长得丑。那时候明明长相很英俊的诸葛亮,为什么会娶一个丑女为妻呢。

李光弼简介

李光弼简介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享有“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称号。李光弼出身将门,自幼为人刚毅,少年时投军,后继任蓟郡公。天宝十五载,李光弼经郭子仪推荐,任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灌夫简介

灌夫简介
灌夫,字仲孺,在汉景帝、武帝时期担任太仆、丞相等职。七国之乱时,灌夫平定有功,被封为中郎将和代国国相等职位。灌夫一生虽然勇猛,且多立军功。但他酒醉就喜欢凌辱皇亲国戚,为此得罪不少权贵,最终造成他全族被灭。

道光皇帝为何要踢死自己的大阿哥?

道光皇帝为何要踢死自己的大阿哥?
本身就不受宠爱,这就是一个不受到大家关注的孩子,因此皇上也并不喜欢。再加上冥顽不顾,才会被道光皇帝一脚踹死,可也有一些人会觉得一脚踹死,这个说法可能也并不是很靠谱,在这背后可能也会夹杂着一些夸大的成分吧,否则说不清楚。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公元208年,刘备得知刘琮降曹带百姓往江陵转移,令张飞率兵去长板桥断后。张飞先把长板桥拦腰锯断。又在岸边树林扫出扬尘假装有人埋伏。曹军赶来见此情景不敢向前。张飞站在桥口怒目三声吼“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喝退了曹家百万兵。

李元吉简介

李元吉简介
李元吉,原名李记劼(jie),字元吉,是李渊的第四子。李渊称帝后,李元吉进爵齐王,升任并州总管。武德二年时,刘武周进逼并州,李元吉丢下军队逃回长安,使并州失陷。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高湛之所以会选择让位也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有效避免皇位更迭所引起的悲剧,另外一个是有非常严重的气喘病。

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是谁?

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是谁?
在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这个人其实就是王朗。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王朗完全不顾自己已经76岁,还是选择迎战诸葛亮。这次是马上就和诸葛亮挑起舌战,可没有想到居然被诸葛亮的言辞给震惊到,一时生气直接就从马背上掉落下来,最终而死亡。

曹操注重团队精神唯才是举能力强

曹操注重团队精神唯才是举能力强
曹操在很早之前便是意识到,人才是成就一番霸业必不可缺的关键,所以之后曹操便是连续三次颁布了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这在当时来说可谓是是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一起来看看曹操是怎么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