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白起死在谁手里

2024-05-24 11:47:52 匠子生活

公元前257年,大将白起被流放,刚到距离咸阳不过10里的杜邮,再次迎来秦昭襄王的使者,使者带来一把剑和秦王新的命令:自裁。白起拿过宝剑,叹息道:“我怎么到这种地步的呢(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一代名将白起被秦王赐死,自此,战神遗憾落幕。

白起之死,是因为他功高震主,秦昭襄王出于忌惮之心,不得不除掉他?这一解释虽然普遍,但并不是唯一原因。白起的悲剧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回顾他与秦昭襄王之间的矛盾发展来一窥究竟。

回顾一下白起与秦昭襄王的第一次严重矛盾。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继续进攻赵国,趁胜追击,一举灭赵。赵国派使者游说范雎,范雎向秦王建议:秦军已经困乏,不如罢兵,同意赵韩的割地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白起在前线,直观了解敌我情况,他认为秦军依然有战斗力,赵军必败。秦王在后方,负责粮草和兵员补充,认为秦军确实难以支撑。这场分歧没有对错,更多是因各自立场不同所致。

白起不得不听从秦王的命令,秦赵战争结束。秦国的战略计划并未停滞。第二年,秦国再度集结大军,攻伐赵国。由于白起病重,秦王派王陵领兵出征。结果,王陵大败而归。白起病愈后,秦王希望他领兵再战,白起却断然拒绝,认为秦军损失惨重,赵国固守邯郸,不是伐赵的好时机。尽管秦王和范雎多次劝说,白起始终不为所动,最终甚至假装重病。

秦王被迫派遣王龁领兵攻打邯郸,结果再次如白起预言,秦军久攻不下,赵国援军赶到,大败秦军。白起的判断得到证实,但他冷言嘲讽秦王:“不听我的话,现在看看下场!”这一行为极大冒犯了秦王的威严。秦王强令白起出征,白起继续抗命。君王的威严不容挑战,白起的顽固态度无异于挑衅秦王的权威。

最终,秦王一再贬低白起,甚至将他贬为普通士卒,并命令他离开咸阳。范雎等大臣告知秦王,白起仍在乱说话。于是,秦王赐死白起。白起之死,是因“功高震主”,更因为他屡次抗命,不尊君王。

与白起的结局形成对比的是同为秦将的王翦。王翦在与秦始皇的交流中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秦始皇与王翦商议如何灭楚,王翦认为需动用60万大军。年轻将领李信不屑一顾,认为20万足矣。秦始皇选择相信李信,结果大败而归,恼火之余,亲自请王翦出山。王翦再次要求60万大军,秦始皇同意。王翦临行前,不断向秦始皇求取财物,以示自污,确保秦始皇信任他没有夺权之心。

郭子仪在唐朝也是类似的例子。他数次挽救大唐王朝,但每次皇帝命令收缴兵权,他立即上交。当唐朝再次陷入危机,需要郭子仪出马,他无论年龄多大,总是立即出征。这种无怨无悔的态度使他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仍能受到信任。

王翦、郭子仪之所以能够在高功之下生存,是因为他们懂得维护君王的威严,谨慎行事,不越雷池半步。相较之下,白起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他的抗命和挑衅行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白起之死不仅仅是因为功高震主,更是由于他在关键时刻的态度和行为。封建社会的臣子,首要职责是服务君王,白起在这方面的失败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韩信一场战术无人敢模仿(背水一战)

韩信一场战术无人敢模仿(背水一战)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一位用兵奇人,可以说,韩信的用兵能力是那时候顶尖的,在历史中也是顶尖的,韩信最有名的一场战役,也就是历史中再没有人打出来这样效果的一场战役。

魏蜀吴终于形成三足鼎力

魏蜀吴终于形成三足鼎力
本来,在东汉末年,可以说属曹操的势力最大,属刘备的蜀汉实力最弱,但是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主要是与三场战役有关。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
安庆绪伤害自己的父亲,表面上看好像是为了皇帝的位置,其实都是权力所惹下来的祸端,但是在进行仔细分析之后,也会发现根本就不是权利这么简单。

典韦是怎么死的

典韦是怎么死的
曹操想纳张绣的婶子为妾,于是张绣派军突袭曹营想杀了曹操。典韦率领十几人与张绣军队殊死搏战,掩护曹操撤退。随后,典韦用双臂夹死张绣两员大将,吓得众将士不敢向前。最终,典韦因为伤势过重,在一声怒骂后站着死去。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乾隆临死之前也没有想过雍正会杀掉和珅,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保护。再说在自己执政期间,因为自己想要贪图享乐,和珅就会一直捞钱,如果真的把他杀掉,那么怎么满足自己的需求。

秦昭为何不敢夺权

秦昭为何不敢夺权
秦昭曾经参加过长平大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作为一代秦王,他不敢夺取别人的权利,那么那个人是谁?他为什么不敢夺取那个人权利?秦昭上位的时候已经18岁,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什么都干得了。但是宣太后却说秦昭太小,不让他掌管大权,这说明就是借口,摆明就是想控制大权,秦昭就是他利用的对象。

承宣布政使司的职责是什么

承宣布政使司的职责是什么
三权分立,是现代政治体系中,惯用的方式,在古代中国,也使用过一种将,军事指挥权,司法权,行政权相互掣肘的“三权分立”的地方管理制度,其中实施行政权的最高长官,就是承宣布政使。

古代的青楼女子是怎样度过余生的(主要有三条出路)

古代的青楼女子是怎样度过余生的(主要有三条出路)
古时候的青楼女子也是在社会中占有着很大的一部分,对于很多青楼女子而言,她们的出路似乎也是很大一个问题,在那时候的青楼女子主要是由三条出路的,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许平君是谁

许平君是谁
许平君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也是汉元帝刘奭的母亲。早年,许平君之父许广汉因搜捕不力被送到掖庭听差,后做了暴室啬夫。当时,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也寄养在掖庭,与许广汉同室而居,就此与许平君结下缘分。

中国历史上最威武的战将(白起,项羽,韩信)

中国历史上最威武的战将(白起,项羽,韩信)
因为我国的历史中一直都是战争不断的,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战将,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有代表性的战将,但是要说到最为威武勇猛的,在这里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