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诸葛瑾没打过什么胜仗为什么最后可以成为大将军

2023-02-12 21:45:51 匠子生活

打仗都有偶然性、可信是最大的功劳、诸葛瑾能懂孙权。凭借着三个因素让孙权觉得诸葛瑾是一个知己,能够做到惺惺相惜,因此才会给予大将军的位置。看中诸葛瑾并不是因为打仗的才能,而是属于个人的心腹,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辅助力。

打仗都有偶然

诸葛瑾虽然属于一位官拜大将军,但在打仗时基本上没有获胜,5次战斗中除了荆州之战,其余全部都面临失败。荆州之战和这位大将军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基本上都是吕蒙和陆逊在打仗。自己无非只是坐收渔翁之利,可以说在作战这一方面没有什么天赋,但打败仗一般都是偶然的,只能说正好是自己统领的领地。

可信就是最大的功劳

虽然并不会打仗,可是得到孙权毫无条件的信任,这就是最大的功劳。诸葛瑾之前就告诉过孙权:生死不易,两个人之间无论生死都应该相信对方,谁也不会背叛谁。虽然打了败仗,可是孙权就能够得到一个心腹之人,因此从来也没有责怪过诸葛瑾,反而还是让诸葛瑾能够享受高官厚禄,一生都过得极其的平顺,极其的幸福。

惺惺相惜,诸葛瑾能懂孙权

诸葛瑾能够轻易的看懂孙权内心的想法,并且根据孙权的想法的有效决定自己在今后的发言。在孙权的眼中,诸葛瑾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能够做到说话滴水不漏,能够做到委婉的提出建议,而且从来也没有当面去批评过来自于孙权的一些决策,让孙权觉得诸葛瑾是一个真正的知己,能够惺惺相惜。所以孙权在最后才会给诸葛瑾大将军的位置,这并非是因为打仗方面的才能,而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心腹,早就已经成为自己的辅助之力。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雍正为何统治的十三年间从未离开过京城(内忧外患,政事繁忙,身体疾病)

雍正为何统治的十三年间从未离开过京城(内忧外患,政事繁忙,身体疾病)
清朝时期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都没有离开过京城半步,相比于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的多次微服私访,可以说是很另类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明朝灭亡竟是因为一个特务机构

明朝灭亡竟是因为一个特务机构
这个特务机构说的便是锦衣卫。当时朱元璋称帝之后总是担心有人加害自己,于是将仪鸾司整改成为锦衣卫,身着飞鱼服,鸾带和绣春刀,这便是锦衣卫的由来。锦衣卫成立之初还只有500多人,后来朱元璋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以及自身安全,于是开始扩充了锦衣卫,人员从500增至4000多人。

玄武门之变,为何李世民没有干脆把李渊一起解决了?

玄武门之变,为何李世民没有干脆把李渊一起解决了?
之所以没有选择杀掉李渊,主要是因为李渊真的会懂得见风使舵,所以就没有选择一起解决,这也是大家一直以来都能够明白。

秦桧杀了岳飞成了奸臣,为何萧何杀了韩信成了贤相?

秦桧杀了岳飞成了奸臣,为何萧何杀了韩信成了贤相?
结合历史来看秦桧,选择陷害岳飞,这完全就是卖国求荣的做法,准备向对方示好。萧何选择设计吕后杀韩信,这无非就是为了保护汉家天下,所以萧何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忠于朝廷,完全是忠于刘邦,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是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喜欢学习,他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李典简介

李典简介
李典,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人,他崇尚学习,尊敬儒雅。李典年少时喜欢读书,对很多典籍都有所涉略。李典一生征战,为人敦厚,从不与他人争功,在军中被称为长者。

如果古代妃子不愿意殉葬该咋办(下一任皇帝:你必须死)

如果古代妃子不愿意殉葬该咋办(下一任皇帝:你必须死)
在古代,殉葬是一种很残忍的制度,这里面就是体现出了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卑微,就是在皇帝死之后,新帝会将前朝的皇帝妃子们全部杀掉,用来给先帝陪葬,那么,如果有的妃子不愿意怎么办,这里我只想说,古时候那不是皇帝说了算吗,皇帝要你死,你不想死能咋办。

徐庶弃剑从文的真实原因

徐庶弃剑从文的真实原因
徐庶从小并不爱学习,而是喜欢武艺,性格品行是喜欢任侠好事,喜欢替人打抱不平。后来徐庶因为替人出头,为人报仇,犯了官司。他事后为了脱逃,居然是用白灰抹脸,披头散发着逃跑。他这么一打扮,那可就太突出了,这副装扮走在哪里,那都是个可疑人物啊。

颍川这地方有多厉害

颍川这地方有多厉害
颍川是一个发源之地,我们的炎黄老祖宗中的黄帝诞生在这里,且一直都是大郡,经济大区,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而且学风也是一流的!尤其是汉朝时期,私营学校遍布都是。

唐朝都没有消灭安禄山 安禄山最后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唐朝都没有消灭安禄山 安禄山最后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这应该就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安禄山大概到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处心积虑一辈子终于成为皇帝,却没有想到没有被敌人杀死,居然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