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妻子在家侍奉公婆,闻名天下的丈夫,却在外面和别人生了11个孩子

2023-04-18 20:09:31 匠子生活

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必很多人都烂熟于心,而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美好局面一直被人称作佳话,直到现在,牛郎织女也一直在被后人歌颂,用以赞叹美好的爱情。

在现实生活中,爱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可以是一见钟情也可以日久生情,是多种形式下不同人的一种选择,而最终走到一起的,人们把这称作是缘分。

有缘分的人,走的越来越顺,可以称作是琴瑟和鸣,而没有缘分的人,即使是强行走在了一起,到最后也只能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可谓强扭的瓜不甜。

而偏偏,这位远近闻名的作家,就是后者,他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妻子,但是妻子贤惠有加,可自己却疯狂爱上不同的女人。

在传统的观念之下,这是有悖常理的,也是被人所唾弃的,但是这位闻名天下的人,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才华和感情以及婚姻无法做到兼顾。

在才华上,他的确是无可挑剔的,年少成名的他享有了太多的光环,为世人所称赞,接连的作品获奖也让他名声大噪,也让他享受着这样的成就感。

但是偏偏在感情上,他又是一个复杂的人,换做是谁,都难以接受这样一个矛盾的人设。

这个矛盾交织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

01年少成名——无处安放的才华

提起郭沫若,想必大家都是从作品开始认识他的,无论是散文集《星空》所描绘的浪漫且飘渺的世界,还是历史剧《王昭君》的写实和还原,都让人眼前一亮。

从小他就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家大业大的他生活衣食无忧,自然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可以享有着尊贵的社会地位,自然也能接触到比较前沿的教育。

在私塾读书时期,郭沫若就已经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华,他在学习时,别人读文章都是草草了之,而郭沫若经常是反复研读,在各种《唐诗三百首》《诗经》等等的影响下,他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后期的创作也和自己留学经历密不可分。

郭沫若在学术上走的相当顺利,也算得上是年少成名未来可期,自然他也利用这些资源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年少时期曾去日本留学,也接触了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

二三十岁的时期,他厚积薄发,将自己的才华毫不掩饰的展示,先后出了多个反映当时历史现状的诗集和作品,多篇文章在有名的报纸上登报,成为了当时文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02矛盾人生——爱恨纠葛的感情

才华横溢并没有为郭沫若过于混乱的感情生活开绿灯,在作品上他无可挑剔,但是在感情和婚姻上,可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显然,郭沫若被关上的那扇窗便是感情。

年仅20岁的郭沫若在家人的安排下,可以说是英年早婚,本该获得一个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大满贯,但是偏偏这位大才子不走寻常路。

在已经有妻子的情况下,居然在外出留学之时,爱慕了当时一位日本的女士,并且在当时本定居和日本女士结为夫妻,先后生下了5个孩子。

一边是热烈而又情绪升温的新欢,另一边是国内独守空房的妻子,郭沫若从未做过选择,他毫不犹豫投向日本妻子的怀抱,而对自己迎娶的妻子张琼华视若无睹。

在起初,刚到日本留学之际,郭沫若还会写信报平安,告知自己在日本的衣食住行,以及自己近况,每次收到回信的张琼华都欣喜若狂,可她怎么想到丈夫在外早就有了新欢。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既然两人成婚,为何郭沫若总是对妻子不冷不热,其实这和当时父母的包办婚姻有关。

在当时的年代里,父母包办婚姻自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儿,但是思想开放的郭沫若不愿让人代替自己做选择,更何况是自己的大事。

但是听话的郭沫若还是同意了父母的决定,在父母的描述之下,他觉得张琼华可能有过人之处,不然也不可能获得他父母的一致认可,就勉强答应了这桩婚事,本来想勉强过完这一生的他,在洞房花烛夜时见到张琼华的第一眼就后悔了。

或许文学的本质是浪漫和自由,郭沫若也一生在追逐,和日本的妻子生下5个孩子并没有拴住郭沫若的心,到后来他又对小了自己二十多岁的女子于立群疯狂心动,两人也很快走在了一起。

这位张琼华心心念念日思夜想的丈夫,却又和于立群生下了几个孩子,张琼华得知后也并未迁怒或者怪罪郭沫若,反而在其父亲病重的时候,照顾的无微不至,就连郭沫若父亲离世时,都拉着郭沫若的手说,琼华是个好妻子,你这一生亏欠他的太多。

郭沫若每每想到父亲的叮嘱,也会觉得心有不安,但是觉得能弥补的实在太少,所以他也逃避和张琼华的见面。

直到最后,他才释然恍然意识到自己妻子的付出,但是这一切都是感激而非爱情。

爱情是一种复杂的东西,两情相悦更是奢侈的珍宝。很显然,郭沫若和张琼华都未得到,一生在追随爱的道路上奔波。

但是两人也付出了很多的代价,郭沫若一生在外浪迹天涯,虽然留下诸多作品,但是始终没有一个真正的牵绊,而张琼华平淡的一生里,都是在等待郭沫若来过的,她尽全力做着一个妻子的角色,可始终也没有得到丈夫的回应。

一纸婚姻里,装下了张琼华的68年,这68年里,她也只见到过自己的丈夫三面,这在现实生活里听起来荒谬的事情确实是真实发生了。

她所被禁锢的,只是那个时代里女性的委曲求全和无助,也刻画了男女地位不平等时期女性的弱势地位,与其说郭沫若的作品打动人心,倒不如说反观郭沫若的一生,也算得上是一部精彩的故事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颐指气使的历史典故

颐指气使的历史典故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同时,他还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人就训斥,很多人还敢怒不敢言。渐渐地,这个故事就演变成颐指气使,用来形容权势者指挥别人时傲慢神气。

隆科多帮助雍正真正原因

隆科多帮助雍正真正原因
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舅舅,理所当然就会选择帮助雍正皇帝,如果自己不帮助雍正皇帝,未来,其他的皇子成为皇帝,很有可能就会被清算,而且整个家族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匈奴为啥会有父死娶母

匈奴为啥会有父死娶母
想必大家对于匈奴以及多个少数民族在父王死之后,由长子娶母的习俗有所耳闻,毕竟当时王昭君远嫁匈奴,连着成为了两届匈奴王的妻子,便是因为这个习俗。那么当时的少数民族,有其实北方的草原民族,为什么会有这项规定呢。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 家中的女眷是怎么处理的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 家中的女眷是怎么处理的
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放入到掖庭。另外一种是直接放入到贱籍。当然每一个不一样的朝代可能会有所区别,比如唐宋时期,只不过是降低身份,而并不是任人糟蹋。

城濮之战的成语典故

城濮之战的成语典故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国家在魏国城濮地区进行了一次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战争,当时还因为这场战争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退避三舍。

张飞穿针的故事

张飞穿针的故事
张飞在王养年门下学习武艺时,王养年让张飞每天练习穿绣花针,以磨炼张飞的耐性。至此后,张飞便每天都独自苦练,耐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北宋竟赛军为什么会被为最强骑兵

北宋竟赛军为什么会被为最强骑兵
竟赛军指的是在北宋历史上多次打败契丹的骑兵,这支骑兵是李继隆手下的一支骑兵,装备齐全且精良,骑兵勇敢彪悍,杀伤力极强,因此,被称为最强骑兵。

​吕雉为什么非要如此对待戚夫人

​吕雉为什么非要如此对待戚夫人
​刘邦过于宠爱戚夫人、还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刘邦在去世之后,戚夫人依然不知收敛

八旗子弟待遇有多好?

八旗子弟待遇有多好?
京城中的八旗子弟一般每个月都能够有效拿到二两到四两银子,而且也可以获得一旦左右的大米。所以这还是非常不错的待遇,因为这些待遇能够养活一家人,而且还绰绰有余。

为何嘉庆帝只用了半个月就除掉了和珅呢?

为何嘉庆帝只用了半个月就除掉了和珅呢?
嘉庆帝其实早就已经韬光养晦,所以才会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出掉和珅,首先会稳住和珅,因为一旦形容皇帝加崩之后,这就意味着和珅没有了大靠山,心中肯定就会有危机感,也同样会做出一些狗急跳墙的事情。